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生入门别瞎练!3 招摆脱 “做作感”

表演艺考生入门别瞎练!3 招摆脱 “做作感”

发布时间:2025-08-29 点击数:2

一、基础感知:先“打开自己”,再“理解角色”

1.感官唤醒训练

表演的核心是“体验”,而体验依赖感官。入门需先让“眼、耳、鼻、舌、身”恢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  

视觉:观察身边人的“微动作”,记录不同年龄/身份者的行为习惯;  

听觉:闭眼听环境音,判断声音背后的“场景”与“情绪”;  

触觉/嗅觉:通过实物建立“感官记忆”,避免表演“无实物时的空洞感”。

 

2.情绪认知:区分“情绪”与“情绪的表达”

入门生常混淆“情绪本身”和“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认为“生气=大喊大叫”,却忽略“隐忍的生气”、“委屈的生气”等不同形态。  

训练方法:列出10种基础情绪,为每种情绪设计3种“非套路化表达”,并结合“生理反应”,让情绪更真实。

 

二、核心能力:三大“入门级必备技能”

1. 无实物表演:“假戏真做”的核心——建立“信念感”

无实物是入门第一关,考察“想象力”与“细节真实度”,核心是让自己“相信”眼前有实物,再让观众相信。  

关键要点:  

  ① 明确“实物的属性”:比如“拿杯子”,先确定杯子是“空的/满的”“玻璃的/陶瓷的”“热的/冷的”——拿满热水的玻璃杯,会有“手指微张、手腕微抬、靠近时先试温度”的细节;拿空陶瓷杯,动作会更放松、重量感更轻。  

  ② 遵循“物理逻辑”:比如“拧瓶盖”,要体现“拧开-倒出-拧紧”的完整动作链,而非只做“拧”的假动作;“叠衣服”要体现“抚平褶皱-对折-整理领口”的细节,符合真实生活中的行为逻辑。  

 

2. 台词基础:“说清楚”是底线,“有情绪”是进阶

入门生的台词常存在“含混不清”“语调平直”“与情绪脱节”的问题,需从“发音”“节奏”“情感关联”三方面训练:  

第一步:纠正发音,保证“清晰度”

第二步:把握“节奏”,避免“念经式”表达  

第三步:让台词“带情绪”,避免“声情分离”  

  


3. 单人小品:“在规定情境里做真实的事”

单人小品是入门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次落地”,考察“情境理解”“动作设计”“情绪连贯”,核心是“不编复杂剧情,只做合理行为”。  

关键要点:  

  ① 明确“规定情境”:拿到题目后,先拆解3个核心要素——时间、地点、任务,所有动作都要围绕“任务”展开。  

  ② 设计“细节冲突”:无需激烈矛盾,微小的“阻碍”即可让小品更生动,如“做饭”时发现“盐没了”,“等朋友”时发现“下雨了但没带伞”。  

  ③ 情绪“有起承转合”:避免从头到尾一种情绪,如“找不到钥匙”:一开始是“轻松掏口袋”→ 发现没带时“疑惑”→ 翻遍包后“紧张”→ 想起可能忘在公司时“懊恼”→ 最后决定打电话找锁匠时“无奈但平静”,情绪有变化才真实。  

 

三、训练方法:入门生可自行操作的“日常练习”

演技不是“只在课堂练”,日常可通过低成本训练巩固基础:

1.“镜子观察”训练

对着镜子做“情绪练习”:比如尝试“从平静到开心再到失落”的情绪过渡,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有“刻意挤表情”的痕迹;也可模仿身边人的“说话方式”,通过镜子调整“不自然的细节”。

 

2.“文本朗读”打卡

每天选一段短文本,按“理解-表达”两步练习:  

第一步:标注文本中的“情绪关键词”,如“他低着头,声音很轻”→ 情绪是“委屈/愧疚”;  

第二步:朗读时结合“停顿、重音、语调”,录下音频回听,判断“是否清晰”“情绪是否准确”,避免“机械念字”。

 

3.“生活模仿”练习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模仿其中人物的“动作、语气、表情”,重点关注“非语言表达”,训练“生活化的表演状态”,避免“舞台腔”。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