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生必看!无实物表演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

表演生必看!无实物表演的正确打开方式在这

发布时间:2025-08-01 点击数:8

1.为什么要进行无实物练习?

(1)奠定表演真实性基础

从细节真实到整体真实:通过简单动作感受真实,掌握有机的“动作逻辑与顺序”——区别于机械、刻意的程式化步骤,以“瞬间小真实”积累表演的“大真实”。

建立生活实感:强制注意力集中于想象物,相信每一步细小动作的真实性,使心灵与形体同步“感知生活”,避免表演的虚假感。

(2)整合表演元素的综合训练

打破元素割裂:将注意力、肌体控制、假使与想象、规定情境、真实感与信念、情绪记忆、交流与适应、节奏与速度等基础元素,统一于“规定情境制约下的动作”,形成以动作为主导的整体训练。

提升训练效率:克服单一元素训练的局限性,通过动作串联各技术要点,实现“练动作即练元素”的高效融合。

(3)培养创作习惯与思维

以动作驱动创作:养成“通过动作分析剧本、拆解角色”的习惯,在排练中主动发现动作、组织动作,形成“从动作起步、以动作推进”的创作模式,避免依赖“意念化”“图解化”的表演方式。

 

2.无实物练习的规范

无实物练习的规范要求首先体现在动作选择上,需选取外部特征鲜明且程序复杂的动作,例如补衣服、包饺子等,这类动作能有效训练细节把控能力,要求学员将其分解为若干小动作与逻辑程序,通过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确保每一步真实、细腻、准确,严格遵循生活逻辑顺序,并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动作自如的“下意识状态”。

这里的真实、细腻与准确并非机械刻意的标准化呈现,而是要追求有机、生动、自然的生活实感,即保留生活中的“随意感”与“毛边感”,切忌为凸显“无实物存在”而过度强调表演的“意念性”或“图解性”,这种刻意为之的处理方式会导致表演痕迹过重,反而损害“无表演痕迹”的自然表达。

在此基础上,还需通过艺术想象为练习注入生活细节与情趣,例如“摸黑找火柴”时的犹豫摸索、“喂鸡”时与虚拟家禽的互动反应等,使练习逐步具备戏剧张力与观赏价值,实现技术训练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

 

3.无实物动作分解程序题例

如点燃火柴抽烟,可以分解为以下程序:

摸到口袋里的火柴盆

抓到火柴盒,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

为了抽开火柴盒火柴不会掉出来,把火柴盒面朝上拿着

人用两个手指夹着火柴盒,用另一手指把它顶开

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取出一根火柴→用两个手指捏住这根火柴

把它从火柴盒里抽出来

把火柴头朝下只拿着

为了擦火柴不至于烧手、拿住火柴的末端

把火柴盒的侧面移到对准火柴的下边

擦着火柴

把火柴转过来,让火焰着起来一如有过堂风就应用手或身子挡住风

用火柴点纸烟,或照亮黑暗的地方一点着了纸烟或照见要找的东西

吹灭火柴或使劲一晃,弄灭火柴→考虑把燃过的火柴扔到什么地方.

扔掉火柴,或者放到烟灰缸只里,或者放回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