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生零基础上岸大院,多亏了这几点

表演艺考生零基础上岸大院,多亏了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数:13

如果说能考上中戏/北电有幸运的成分的话,接下来我观察到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几点,是表演生自身打铁的真正实力。

 

1. 保持清醒,别混日子,重视练习的复盘  

在培训机构里,大家都习惯了随大流:上课练台词、排小品,下课就散场。今天表演里出的问题——台词的气口卡壳、形体动作僵硬、小品里角色情绪接不上——到了明天,大概率还是老样子。  

 

持续犯低级错误,最要命的是会磨掉老师的耐心。  

再温和的老师,对着你反复出现的“台词尾音飘”“形体肩膀僵”“小品情绪断层”,次数多了也会无奈——毕竟要兼顾几十号学生,谁愿意把精力耗在“重复纠错”上?  

 

解决方法:  

我的办法是每天睡前少睡一小时,逼自己做复盘。拿个本子记清楚:  

“今天台词《雷雨》里‘周朴园的台词太硬,缺了点伪善的松弛,明天对着镜子练嘴角微抬的语气’;  

“形体课的转身动作总含胸,根源是核心没发力,睡前加练10组平板支撑找发力感”;  

“刚才小品里演‘被误解的朋友’,情绪只到了委屈,没递进到‘想解释又说不出’的憋闷,下次加个攥拳、低头抿嘴的细节”。

 

……

 

有复盘的练习,就像踩着台阶往上走,解决一个问题就上一级。那本越写越厚的“表演错题本”,陪我跑遍了所有考场——别人翻教材背理论时,我在翻自己的“改进清单”,知道哪段台词稳、哪个动作顺、哪种情绪表达被老师夸过。进考场前翻两页,底气自然就来了。

 

有信心,有底气,考场上这两样比什么都金贵。  

 

2. 不拘泥于表演风格,别乱换路子  

别被“风格”困住,拿最常见的台词来说:有人练慷慨激昂的朗诵风,有人钻细腻内敛的叙述风,还有人偏爱生活化的聊天风。  

 

但你要知道:一条路走到底能走稳,三条路来回晃只会摔跟头。今天学别人嘶吼着喊台词,明天又模仿温柔的气声,结果自己的声音条件没发挥,情感也接不上,纯属浪费时间。  

解决方案:  

风格是锦上添花,藏不住基础的漏洞——考官看了十几年表演,比谁都清楚:声音的通透度、肢体的控制力、情感的真实度,这些才是硬通货。  

 

如果你的目标是中戏,就多练“角色逻辑”:哪怕演个路人,也要想清楚“他刚从哪来、要去哪、此刻心里装着什么事”;要是想考北电,就少端着“表演腔”,把台词说成“跟朋友聊天”,反而更对路。  

 

3. 别把机构和老师当“标准答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机构的课程是给所有人的“通用模板”,但你考的学校,可能有自己的“潜规则”。  

 

比如有的机构天天练集体小品,可你目标的院校三试只考单人独白;老师总催你背“万能台词稿”,但那所学校每年都考“即兴评述”。这些事,指望机构一一照顾到?不太现实。  

 

解决方案:  

自己当自己的“考学规划师”。去翻目标院校的官网,看近三年的招生简章:专业课考几轮?即兴考题是“情景模拟”还是“命题小品”?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占比是5:5还是3:7?

 

再对照自己的情况:文化课弱,就选专业课占比高的学校;肢体不协调,就避开“形体加试”的方向。我当年想考南艺,发现它偏爱“有生活细节的表演”,就特意在小品里加了“系鞋带时看地面”“递水时先擦瓶口”的小动作——这些不是机构教的,是自己研究出来的。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