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生:戏剧性和剧场性有何区别

表演艺考生:戏剧性和剧场性有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5-04-28 点击数:23

戏剧性是“讲什么”(内容的情感与冲突)

剧场性是“怎么讲”(形式的创新与体验)

理解二者的分野,能帮助创作者更精准地选择表达路径--无论是打磨剧本的文学厚度,还是探索舞台的视觉革命。

 

1.定义与关注焦点

戏剧性(Dramatic)

戏剧性着重体现文本内部的冲突以及情感张力,它更侧重于剧本在叙事结构、人物关系塑造、情节矛盾设置等文学层面的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一个充满张力和冲突的故事世界,让读者或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烈情感和复杂矛盾。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激烈挣扎,是典型的戏剧性表达。

剧场性(Theatrical)

剧场性主要聚焦于舞台呈现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和空间感受,它更关注表演形式的创新、舞台设计的巧妙以及与观众互动的方式等现场性的表现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剧场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体验,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例如:德国导演雷曼的《后戏剧剧场》中,演员用肢体扭曲与灯光切割空间,弱化情节而强化视觉冲击,凸显剧场性。

 

2. 理论背景

戏剧性:

戏剧性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摹仿论”。在这一理论体系里,“情节”处于核心地位,它如同戏剧大厦的基石,支撑起整个故事架构。戏剧性追求因果逻辑的严密性,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情节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引导观众逐步深入故事之中。同时,它也极为注重引发情感共鸣,让观众能够在剧中人物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相似的喜怒哀乐。这种创作理念代表了传统戏剧美学的精髓。

关键词:冲突、高潮、人物动机、潜台词。

剧场性:

剧场性兴起于20世纪的后现代剧场运动,像阿尔托提出的“残酷戏剧”、格洛托夫斯基倡导的“质朴戏剧”等都是这一运动的代表。这些新的戏剧理念主张打破文本在戏剧中的绝对霸权地位,不再将剧本视为戏剧的唯一核心。身体成为表达的重要媒介,演员通过肢体语言传达丰富的信息;空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舞台不再仅仅是表演的场所,而是与观众互动的空间;观演关系也发生了转变,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戏剧体验的参与者。

关键词:在场性、媒介实验、符号化、仪式感。

 

3.经典案例对比

戏剧性主导之作:易卜生《玩偶之家》

在戏剧的世界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堪称戏剧性主导的经典范例。这部作品以主人公娜拉的婚姻危机及其觉醒历程为主线,如同抽丝剥茧一般,层层递进地展开对社会的批判。

剧场性主导之作:罗伯特·威尔逊《沙滩上的爱因斯坦》

与《玩偶之家》截然不同,罗伯特·威尔逊的《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是剧场性主导的杰出代表。这部作品打破了传统戏剧的线性叙事模式,没有一条清晰的故事线索贯穿始终。

 

4.两者的交织与冲突

传统戏剧:戏剧性领衔,剧场性辅助叙事

在传统戏剧的领域中,戏剧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剧场性则主要服务于叙事。

先锋剧场:颠覆戏剧性,剧场性成表达核心

先锋剧场则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大胆地颠覆了戏剧性的传统地位,将剧场性提升为表达的核心。

矛盾点:戏剧性与剧场性的失衡困境

然而,无论是过度强调戏剧性还是过度追求剧场性,都可能陷入困境。过度强调戏剧性可能会使戏剧走向“文学化”,过于注重文字和情节的表达,而忽视了舞台表演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戏剧可能在文学层面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在舞台上却显得缺乏活力,无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感官体验。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