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生停止内耗!3个小习惯摆脱情绪内耗

表演生停止内耗!3个小习惯摆脱情绪内耗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数:1

习惯一:用“具体行动清单”代替“空想焦虑”

表演生的焦虑常常源于“想太多、做太少”——比如担心“下次考核演不好”,却没拆解过“演不好”到底是台词、肢体还是情绪代入的问题。用“行动清单法”对抗这种空想:

 

每天睡前花10分钟写“明日具体任务”,不是笼统的“练表演”,而是拆成能落地的小事:比如“上午9点-10点,对着镜子练3段独白,重点纠正尾音拖沓问题”“下午2点-2点半,观察1个电影片段,记录主角愤怒时的手部动作细节”“晚上花15分钟,和同学对1遍小品对手戏,主动问1个对方觉得我可以改进的点”。

 

当焦虑冒出来时,看看清单:“现在想‘会不会被淘汰’没用,先把‘纠正尾音’这件事做好”。慢慢会发现,把注意力放在“能控制的具体行动”上,比盯着“不确定的结果”要踏实得多——从“害怕考核”变成了“期待考核检验练习成果”,就是因为每一步都走得有迹可循。

 

习惯二:建立“进步收集本”,对抗“否定式思维”

表演生很容易陷入“只看缺点”的怪圈:一次走位错了,就忘了自己当天情绪代入很到位;老师夸了台词有进步,却会纠结“为什么没夸我的肢体”。这种否定式思维会不断消耗信心,用“进步收集本”对抗它。

 

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记“表演相关的小进步”,哪怕是很小的事:“今天试镜时,眼神比上次更坚定了,没有躲闪”“背完了一段之前总卡壳的独白,中间没忘词”“同学说我演悲伤戏时,眼泪掉的时机比上周自然”。甚至连“今天没因为焦虑逃课,坚持上完了形体课”这种小事,也可以记下来。

 

刚开始觉得有点“自欺欺人”,但坚持一个月后发现:翻本子时能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再遇到自我怀疑时,就不会只盯着“没做好的地方”——比如试镜失败后,想的是“虽然这次没过,但比上次敢和评委对视了,这就是进步”,情绪内耗自然少了很多。

 

习惯三:每天留30分钟“无目的放松时间”,给情绪“留白”

表演生的日常总被“练习、考核、试镜”填满,神经长期紧绷,反而容易陷入焦虑循环。过去我总觉得“多练一分钟就多一分机会”,直到后来因为过度紧张在试镜时忘词,才意识到“适当放松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投入”。

 

每天都会留30分钟“无目的放松时间”:不练台词、不看剧本,只做让自己舒服的事——可能是去操场散步听白噪音,可能是坐在宿舍拼10分钟拼图,也可能是和朋友聊点和表演无关的八卦。这段时间里,不逼自己“必须有收获”,只专注于“让大脑和身体慢下来”。

 

慢慢发现,这种“留白”反而能缓解焦虑:比如背台词背到烦躁时,花10分钟拼拼图,再回来时思路会清晰很多;担心考核时,散步时听听风声,焦虑感也会减轻。当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弦绷得太紧”,反而能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专业上的挑战,内耗也随之减少。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