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生想考北电中戏上戏?这些特质你必须有

表演生想考北电中戏上戏?这些特质你必须有

发布时间:2025-09-17 点击数:2

1.身高:表演专业的“硬性门槛”

身高是表演艺考的第一道“过滤网”。

 

尽管不同院校的具体标准略有差异,但多数顶尖院校的表演专业对身高有明确底线:女生一般不低于4000px,部分细分方向(如话剧影视表演)甚至要求4125px以上;男生则多以4250px为起点,部分专业需达到4375px。若身高未达标准,即便其他条件再优秀,也可能在初筛阶段就失去竞争资格。因此,考生需提前查阅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确认自身是否符合基础条件,避免“无效备考”。

 

2.外形:不止“颜值”,更需“辨识度”

颜值并非表演艺考的“唯一通行证”,但“镜头表现力”和“个人辨识度”却是考官关注的核心。体型匀称、体态舒展、五官协调的考生更容易在镜头前呈现自然美感;而若外形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惊艳”,则需拥有独特的个人标签——或是清冷的气质、或是灵动的眼神,又或是极具感染力的笑容。例如,有的考生凭借“故事感的长相”让考官印象深刻,有的则以“松弛的状态”打破刻板审美。总之,外形的核心是“适合表演”,而非“完美无瑕”。

 

3.专业能力: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维”过关

“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演艺考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扎实的专业能力。考试主要围绕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大板块展开,每一项都需精准发力:

▶ 声乐:用歌声传递情感

考生需准备1-2首风格鲜明的歌曲(民族、美声或音乐剧选段为佳),但考官的考察不止于音准和节奏——他们更关注考生能否通过歌声传递情感,甚至会通过“视唱练耳”(如现场识谱、模仿节奏)考察音乐感知力。

 

▶ 台词:一分钟内“抓住人心”

多数院校的台词展示限时60-90秒,题材需优先选择“冲突感强、情感浓度高”的文本:叙事散文要“有画面”,小说片段要“有角色”,独白台词要“有张力”。例如,《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虽经典,但考生需避免“千篇一律”,可尝试小众但贴合自身气质的片段。核心是通过语言节奏、重音处理和眼神交流,让考官“听进故事、感受到情绪”。

 

▶ 形体:肢体是“第二语言”

考生需准备一段3-5分钟的形体展示,舞种不限(民族舞、现代舞、街舞、古典舞均可),但需展现“肢体协调性”和“情感表达力”。例如,民族舞能体现韵律感,现代舞可突出爆发力,街舞则能展现活力。部分院校还会加入“即兴形体”考察,如根据音乐或命题现场编舞,因此日常需加强肢体控制和即兴创作训练。

▶ 表演:“真听真看真感受”是核心

表演考试多为“集体小品”形式,考生随机分组,根据考官给出的命题(如“车站送别”“雨夜急诊室”)现场构思,10分钟准备后呈现。此时,“不抢戏、不尬演”是基本原则——考官更看重考生是否能“活在情境里”,是否能通过细微的表情、动作传递角色心理,以及与队友的“默契配合”。日常训练中,需多积累生活观察,避免“套路化表演”,让角色行为符合逻辑和真实情感。

 

4.培训机构:避开“坑”,找到“适配”的引路人

艺考培训市场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需掌握“四步筛选法”,精准避开“雷区”:

1.看师资:优先选择“北电、中戏、上戏等顶尖院校毕业”的全职教师,且需确认教师是否“亲自授课”(避免“名师挂名,助教代课”);

2.看模式:“小班教学”(10人以内)更能保证针对性指导,避免“大锅饭”式培训;

3.看成果:要求机构出示近3年的“真实录取名单”(可核实学籍信息),警惕“模糊宣传”(如“某某学生考入名校”却不说明具体专业或年份);

4.看口碑:实地考察时,可随机询问在读生“课后能否联系到老师”“是否有个性化备考方案”,避免选择“商业化过重、教师流动性大”的机构。

 

5.热爱:支撑全程的“精神燃料”

艺考之路从非坦途——每天10小时的专业训练、反复打磨的作品、校考期间辗转多城的疲惫、落榜的风险……只有对表演怀揣“近乎偏执的热爱”,才能在无数次“自我怀疑”中重新站起。这种热爱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愿意为一个眼神练100遍”“为一段台词熬到凌晨”的坚持,是“即便前路未知,也想站在舞台上发光”的笃定。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