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生干货直接拿:学什么?怎么练?

表演艺考生干货直接拿:学什么?怎么练?

发布时间:2025-09-09 点击数:4

一、基础能力:表演的“四大支柱”

1.声乐:用“声音”传递情感

核心是声音控制力与情感表达,考察考生能否用声音塑造氛围、传递角色情绪。

学习重点:

气息训练:解决“气短、声音虚”问题,比如腹式呼吸、慢吸慢呼练习;

音准与节奏:避免跑调、抢拍,确保演唱的完整性;

曲目选择与处理:不选难度过高的“炫技曲”,优先选能体现情感的作品,比如《绒花》《从前慢》,需理解歌词含义,用声音强弱、语气变化传递情绪。

 

2.台词:演员的“第二张脸”

核心是吐字清晰、语言逻辑、情感落地,考察考生能否让“语言有画面、有温度”。

学习重点:

基础训练:吐字归音,纠正方言口音,强化“唇舌力度”;声音弹性,训练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变化。

高阶训练:文本分析,拿到一段台词,先找“主谓宾”明确逻辑,再找“关键词”,确定重音;情感表达,结合文本背景,让语言“有动机”。

 

3.形体:用“身体”讲故事

核心是身体协调性、表现力与角色适配性,考察考生能否用肢体传递信息,而非单纯展示技巧。

学习重点:

体态矫正:解决含胸、驼背、高低肩,通过站姿、坐姿、走姿训练,让身体“舒展自然”;

柔韧性与协调性:通过拉伸、关节活动、简单组合,避免肢体僵硬。

 

4.表演:核心中的核心,“成为角色”的起点

核心是真实感、信念感、即兴反应,考察考生能否“放下自我,进入角色”。

学习重点:

解放天性:打破“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比如“模仿动物”、“情绪释放”,让身体和情绪“不紧绷”;

观察生活:演员的素材来自生活,需养成“观察习惯”——比如观察菜市场阿姨的说话语气、快递员的走路姿势,记录下来并模仿,避免表演“空洞化”;

 

二、核心技巧:让表演“有灵魂”的关键(拉开差距的核心)

1.角色塑造:从“我”到“他”的转化

演员的核心任务是“扮演别人”,需通过细节让角色“立起来”,而非“自我复制”。

学习重点:

剧本分析:拿到角色后先回答3个问题:角色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人物小传:补充剧本外的“角色背景”,比如演“叛逆的高中生”,可设定“他从小被父母严格管控,所以用逃课反抗”,这些背景会影响角色的动作、语气;

细节设计:用“小动作、小习惯”区分角色。

 

2.情感表达:“真听真看真感受”

表演的“大忌”是“假演”,真实的情感来自“对情境的投入”。

学习重点:

情绪记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比如演“失去亲人的悲伤”,可回忆“小时候丢了心爱的玩具”的失落感,将这种情绪“迁移”到角色中;

当下反应:在表演中,不“预设结果”,而是根据对手的动作、台词实时反应;

留白与克制:好的情感表达不是“用力过猛”,而是“点到为止”。

 

三、综合素养:决定“上限”的隐形加分项

1.艺术感知力:对“美”的敏感度

演员需要“能看懂、能共情”,需通过积累提升审美。

学习方式:

看剧/看电影:不单纯“看剧情”,而是分析“演员怎么演”;

看舞台作品:看话剧、舞剧,感受“舞台节奏”和“肢体表达”;

读文学作品:读小说、剧本,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2.文化底蕴:理解角色的“底层逻辑”

没有文化积累,角色会“浮于表面”。

学习重点:

基础文化:学好语文、历史;

艺术常识:了解戏剧史,艺考中可能会有“文艺常识”笔试或考官提问。

 

3.心理素质:应对艺考的“不确定性”

艺考现场充满“意外”,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发挥。

学习方式:

模拟考试:多在家人、同学面前表演,习惯“被注视”;

即兴训练:练习“随机命题”,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心态调整:接受“不完美”,即使忘词,也能通过“合理的动作、语气”圆回来。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