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导演艺考故事创作,人物设立保姆级教程

表导演艺考故事创作,人物设立保姆级教程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数:5

一、人物设置的基础原则:常规化+数量精简

统考故事更提倡聚焦人类本身,尽量避免外星人、会讲话思考的动物、鬼神等类型。故事可围绕现实问题、现实生活展开,或依托阅读积累,描摹有历史社会背景的故事。

 

从篇幅与塑造难度考虑,人物数量不宜过多——设置两到三个人物即可,核心主要人物控制在一到两个,这样能在有限空间里把人物写深、写透。

 

二、解构人物元素:从三个“属性”入手塑造立体人物

1.身体属性:易被忽略的“故事突破口”

很多同学一开始就想塑造“苦大仇深”的复杂人物,却忽略了身体属性的力量——它能成为衍生情节、丰满人物的起点。

 

经典案例参考:

张艺谋执导《秋菊打官司》时,将原著中秋菊“非孕妇”的设定改为“大肚子孕妇”,身体形态的调整让人物更鲜活,也让“为尊严讨说法”的行为更具张力;

《热辣滚烫》里贾玲的身体变化、《飞驰人生2》中沈腾饰演的张弛因受伤导致身体机能问题,这些身体设定都与情节、情感、主题深度绑定;

韩延“生命三部曲”《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我们一起摇太阳》,以“重疾”为视角,挖掘出强烈的情感张力与生命思考。

 

创作技巧:

不必刻意胡编“绝症”“残疾”,但可从“身体角度”切入,结合现实或真情实感创作。

 

比如写失业焦虑的中年人,可描摹他“憔悴的面容、消瘦的身躯”;写摔跤受伤的学生,可还原“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又疼又麻难迈步”的身体感受;写胃疼的人,可细致刻画“手捂着上腹部,身体蜷缩、额头冒冷汗”的状态……熟悉身体变化与感受,能让人物更真实可感。

 

2.外貌属性:让“容貌”自带故事性

外貌描写不止是“头发、眉毛、鼻子”的罗列,独特的外貌往往能成为故事的“引子”。

 

经典案例参考:

历史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形容,给美人故事留下无限遐想;“举案齐眉”的典故,让“四大丑女”之一孟光的形象充满想象空间;

《奇迹男孩》里奥吉的先天面容缺陷,围绕它展开了男孩的成长故事,温暖无数观众;

《保你平安》中女孩腿上的大胎记,让她从“夏天不敢穿短裤、自卑躲藏”,到“勇于呈现不完美、脱胎换骨”,外貌成为推动成长弧光的关键。

 

创作技巧

若故事需要外貌描写,可结合人物成长经历发挥。

 

比如胎记、疤痕等外貌特点,能关联人物的自卑、勇敢等性格变化,或成为情节推进的线索,让外貌描写“事半功倍”。

 

3.职业属性:选对职业,故事“不落俗套”

很多同学写故事时,容易陷入“罪犯、警察、店铺老板”等常见职业的窠臼;还有人会写“偏远山区主人公进城惊叹汉堡、高楼”的悬浮设定。

 

创作技巧:

可以把“职业”作为故事构思的切入点:先确定一个不那么“烂俗”的职业,再思考:这个职业的工作场景里,人物会遇到什么困难?会遇见什么人?人物又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成长?沿着“职业→困境→成长”的逻辑,能自然结构出独特的故事。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