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台词丢分?这3个坑很多考生都在踩

表演艺考台词丢分?这3个坑很多考生都在踩

发布时间:2025-09-08 点击数:4

一、气息不稳:台词“站不住”,像“没油的车”

气息是台词的“动力源”,一旦气息不稳,台词要么“软塌无力”,要么“支离破碎”。

 

错误表现:

1.气息太浅,“前强后弱”:读长句时,开头声音洪亮,后半句突然“虚掉”。比如读“清晨,我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读到“感受着秋天的气息”时,声音发飘、断气,像“被抽了筋骨”。

2.气息失控,“乱刹车”:该一气呵成的台词,莫名换气。比如激昂台词“我绝不会放弃!哪怕前路布满荆棘,我也要闯过去!”,本应靠气息撑满气势,却在“荆棘”后突然换气,节奏断裂,决心感全失。

3.气息与情感脱节:读悲伤台词时,气息“浮在胸口”,没有“压抑、沉重”的质感;读喜悦台词时,气息又“沉不下去”,情感像“空壳”。

 

解决方案:

1.腹式呼吸训练:像“闻香水”一样缓慢深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般鼓胀;再像“吹蜡烛”一样缓慢均匀呼气,让气息持续稳定。早晚各练5分钟,养成腹式呼吸习惯。

2.数枣/数葫芦练习:

  数枣:“一个枣、两个枣……十个枣;十一枣、十二枣……二十枣……”,要求语速均匀清晰,每数一个枣都用稳定气息支撑,逐渐增加数量,锻炼气息持久度。

  数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同理,还能同步练唇舌力度。

3.台词结合气息练:选长台词,用“↓”标注换气点,按标注用腹式呼吸读,确保每段气息充足、情感连贯。

 

二、发声错误:声音“没质感”,像“跑调的歌”

发声方式决定声音的“音色美感”和“角色适配度”。错误发声要么让声音难听刺耳,要么让声音和人物彻底割裂。

 

错误表现:

1.“干喊式”发声:扯着喉咙喊台词,比如读“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时,声音尖锐干涩,像“破锣”,既难听又伤声带,练多了容易沙哑。

2.“挤压式”发声:为了“装磁性”刻意压嗓子,结果声音发闷含混。比如演青年角色,却用中老年“压喉”发声,台词像“从嗓子眼挤出来”,完全不符合人物。

3.共鸣缺失:只靠喉咙发声,不会用胸腔、头腔共鸣,声音单薄没层次。比如读“山谷里传来回声”,本该用头腔共鸣体现空灵,结果还是“平白嗓子音”,毫无画面感。

 


解决方案:

1.找共鸣位置:

  胸腔共鸣:手放胸口,发“啊——”长音,感受胸口震动,适合沉稳厚重的台词。

  头腔共鸣:手放额头,发“咦——”长音,感受额头震动,适合高亢空灵的台词。

  每天用这两个音练习“共鸣转换”,熟悉不同质感。

2.“哼鸣”练习:闭上嘴轻轻“哼”,感受鼻腔、头腔震动;再慢慢张嘴,保持共鸣感说话,能让声音更饱满、有穿透力。

3.气息带动发声:时刻提醒自己“用气托声”——说话前先吸足气息,让声音从腹部(丹田)“带出来”,而非直接从喉咙挤,既保护声带,又让声音更有力量。

 

三、吐字含糊:台词“说不清”,像“雾里看花”

吐字是台词的“信息载体”。吐字不清,等于“内容没传递出去”

 

错误表现:

1.音准混乱:平翘舌、前后鼻音、声调错得离谱。比如“老师”读成“老丝”,“梦想”读成“meng xiang”,“美丽”读成“měi lì”。

2.咬字不完整:字头(声母)没咬准、字腹(韵母)没拉开、字尾(归音)没收好。比如“花朵”读成“huǒ”(丢了“朵”的“uo”),“加油”读成“jiā yó”(“油”的“ou”没收住)。

3.唇舌无力:绕口令磕磕巴巴,比如“八百标兵奔北坡”读成“八北标兵奔北坡”,唇舌完全“不听使唤”。

 

解决方案:

1.基础发音针对性训练:

  平翘舌差:练《四是四》“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前后鼻音差:练《青萍果》“青萍果,紫葡萄,青红葡萄紫萍果”。

2.咬字“枣核形”练习:每个字都要经历“字头叼住弹出(声母)→ 字腹拉开立起(韵母)→ 字尾归音到位”,像含着枣核说话。比如“江”字,字头“j”叼住,字腹“iang”拉开,字尾归到“ng”,发音才完整清晰。

3.绕口令强化:练《八百标兵》《扁担长板凳宽》《黑化肥发灰》等经典绕口令,每天1-2段,由慢到快、由不清到清晰地练,重点提升唇舌灵活性和咬字准确度。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