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26届表演生别放弃!这10个习惯陪你熬过艺考

26届表演生别放弃!这10个习惯陪你熬过艺考

发布时间:2025-08-20 点击数:9

1.每日晨功不中断

晨功是表演生的“基本功”,包括发声(气息训练、元音练习、绕口令)、形体(拉伸、开肩、体态矫正)和台词(朗诵片段、独白练习)。每天固定1-2小时,形成肌肉记忆和发声条件反射,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的状态下滑。

 

2.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表演源于生活,随身携带笔记本或手机备忘录,记录街头行人的神态、菜市场的叫卖声、家人争吵时的语气等细节。这些“生活碎片”能帮你在塑造角色时避免空洞,比如演一个小贩,你积累的“吆喝时的手势和声调”就能让角色更真实。

 

3.坚持阅读与思考

不仅要读剧本、戏剧理论,还要读小说、散文、历史甚至社会新闻。阅读能拓宽认知边界,让你理解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的思维方式。比如读《骆驼祥子》,可以思考“祥子的麻木是如何被社会一步步逼出来的”,这种思考能让你在演绎类似角色时更有深度。

 

4.定期复盘表演片段

每次练习或排练后,花10分钟复盘:刚才的情绪表达是否准确?肢体动作有没有多余?如果重来,哪里可以调整?甚至可以录下自己的表演,对比专业演员的处理,找到差距,比如同样是哭戏,有的演员靠嘶吼,有的靠颤抖的嘴角,哪种更贴合角色?

 

5.保持身体管理,控制状态

表演需要体力和控制力,熬夜、暴饮暴食会直接影响舞台状态(比如气息不稳、肢体僵硬)。坚持规律作息,每周抽3-4天做有氧运动(跑步、跳绳)和核心训练(平板支撑、卷腹),同时注意保护嗓子(少吃辛辣、避免过度用嗓)。

 

6.主动“试错”,不怕出丑

表演最怕“放不开”,在课堂或排练中,大胆尝试不同的表演方式——哪怕一开始很“尬”。比如老师让演“愤怒”,可以试试“隐忍的愤怒”(紧握拳头、眼神冰冷)和“爆发的愤怒”(摔东西、嘶吼),通过试错找到最贴合角色的表达方式,别怕被嘲笑,专业的进步往往从“不完美的尝试”开始。

 

7.多看好戏,拉片分析

每周至少看1部经典话剧、电影或电视剧片段(比如《茶馆》《霸王别姬》《觉醒年代》),带着“分析视角”去看:演员的台词重音怎么处理?为什么这个镜头里他选择沉默而不是说话?灯光、音效如何配合他的表演?把这些分析记下来,转化为自己的“表演数据库”。


8.真诚沟通,吸收反馈

和同学、老师多交流,主动问“你觉得我刚才哪里演得不对劲?”。别人的意见可能戳中你的盲区——比如你以为演“开心”就是大笑,但同学可能指出“角色刚经历挫折,开心应该带点小心翼翼的松弛”。同时也要学会筛选反馈,结合自己的理解判断哪些建议更适合角色。

 

9.培养“共情力”,感受他人

表演的核心是“成为另一个人”,平时可以多做“换位思考”练习:比如看到一个拾荒老人,试着想象“他今天没捡到多少东西,会不会担心今晚的饭钱?”;听到朋友抱怨工作,试着体会“他说‘累’的时候,是身体累还是心里委屈?”。共情力越强,越能钻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10.保持热爱,拒绝“功利心”

艺考压力大,容易陷入“为了考试而表演”的焦虑。但真正打动人的表演,一定是源于对角色、对故事的真诚热爱。每天花5分钟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表演”——是享受站在舞台上的瞬间?还是想通过角色表达对世界的理解?这份初心能帮你在迷茫时稳住方向,避免被“技巧”绑架,忘记表演的本质是“传递真实的情感”。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