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别瞎练,先搞懂这些本质&技术v
一、表演的本质与溯源
(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表演素材取自生活,冯远征塑造“安嘉和”时,向心理咨询师了解家暴,让角色行为有真实感;但表演需提炼加工生活,使其契合情境、传递主题情感,实现艺术化升华。
(二)塑造人物为核心
不管何种表演形式,核心是塑造鲜活人物。考生才艺展示时,每个动作、台词都要服务于角色塑造,让考官感知角色性格、情感与内心,别盲目炫技,因技巧是为角色服务的。
(三)“三位一体”特性
创作中,创作者、工具材料、结果统一于演员。演员有“双重生活”“双重人格”,表演时要以自身人格把控进程,同时融入角色人格体会情感行动,达成矛盾统一,让表演既真实又受控。
二、表演的技术拆解
表演是在戏剧里“既定真实地生活”,分解为“动作(action)”和“此刻(moment)”。“动作”是舞台上身体表现的客观过程;“此刻”是场景中扮演人物时真实发生的瞬间,且每个当下基于之前时刻。
(一)动作的要求
1.身体能完成:像“求救”可立即做,“追求中国梦”难即刻呈现,动作得贴合身体能力。
2.做起来有趣:“劝朋友吐露秘密”比“要求别人提供信息”更有表演张力,让表演有吸引力。
3.具体清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普遍性是艺术的敌人”,动作要具体,才能精准把握,比如演酒鬼,不能真醉酒去失控表演,否则易虚假,要靠技巧呈现状态。
(二)分析一场戏的逻辑
1.明确人物表面行为:如“让小倩甩掉王二,成为自己女友”,这是直观行动呈现。
2.挖掘本质动作:像“让爱人冒风险”,探寻行为背后深层目的。
3.赋予动作个人意义:假设“为让爱人小倩一心对自己”,用简洁假设(最好不超两句话,如“重新得到应得的爱”),把人物潜台词表现出来,这是表演体系核心,让演员全身心投入,且演员不是展示个人生活,而是按戏剧需求带入真实自我。
(三)其他关键技术
1.此刻的真实:聚焦表演当下正在发生的事,让每一刻都鲜活。
2.外部修饰:调整身体(声音、姿势等)、借助修饰物(服装、化妆)、呈现身体状态(醉酒、冷热等),像演国王用王冠传递身份,辅助讲述故事、阐明情境。
3.准备一场戏:从分析剧本、设置假设开始,别刻意抑扬顿挫记台词,避免预先设定表演方式,让表演自然。
4.解决困难:若问题非“假设”引发,就具体分析,像提前读台词、刻意模仿、情绪运用不当等,针对性调整。
5.表演的工具清单:需具备清晰嗓音、清楚口齿、强壮柔软身体,还有分析戏的能力、记忆力、与对手共演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专注力、勇气、意志力、常识等,这些技能通过练习实践可掌握。
三、表演的实践导向
表演天赋论站不住脚,如同认为销售靠“open性格”是片面的。对表演而言,实践机会是关键才能,通过学习弥补演技不足,只要想表演,人人都能尝试;就像销售,去实践、多和客户打交道提升沟通力,想做就能去“卖”,表演也靠持续练习、积累经验,把技术转化为真实动人的角色塑造,在舞台或镜头前,用一次次实践靠近表演的本质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