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必看干货:戏剧性vs剧场性

表演艺考必看干货:戏剧性vs剧场性

发布时间:2025-08-12 点击数:24

一、定义:一个是“故事的灵魂”,一个是“场域的魔法”

戏剧性:指通过“冲突、悬念、情感张力”构建的故事内在吸引力,是戏剧之所以能引发观众共鸣的核心逻辑。它不依赖具体场地,哪怕是文字、影视、独白中,只要存在“矛盾对抗”(如人物内心的挣扎、人与人的利益冲突、人与环境的对抗),就具备戏剧性。

例:《哈姆雷特》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核心是角色内心的矛盾冲突,这就是戏剧性的体现。

 

剧场性:指依赖“特定空间(如考场、舞台)、现场互动(演员与观众/环境的关系)、感官符号(道具、肢体、声音)”产生的独特体验。它是“活的表演”在具体场域中的魅力,脱离了现场空间(比如变成录像),剧场性会大幅削弱。

例:考生在考场里用一张桌子搭建“监狱”场景(用肢体模仿铁窗的禁锢感),并通过眼神与考官的短暂对视强化紧张感,这种对空间的利用和现场互动,就是剧场性的体现。

 

二、核心要素:5个维度看本质区别

对比维度

戏剧性

剧场性

核心载体

冲突与情感(内在逻辑)

空间与互动(外在场域)

关注焦点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内容)

“观众如何感受这个故事”

(形式)

依赖条件

不依赖现场,文字/影视中可独立存在

必须依赖“活的现场”

(演员、空间、观众共存)

表现形式

通过角色动机、情节转折、情感爆发体现

通过肢体调度、道具使用、

空间利用体现

给观众的感受

引发“共情与思考”

(代入故事)

引发“沉浸与参与”(感知场域)

 

三、艺考场景:如何区分与运用?

在表演艺考中,考官既看考生对“戏剧性”的把握(能否讲好一个有张力的故事),也看对“剧场性”的敏感度(能否在考场空间中“活起来”)。二者的差异体现在:

 


1.戏剧性:艺考中的“保底分”

核心要求:考生需通过表演“清晰呈现冲突”。无论是单人小品、台词独白还是集体片段,能让考官快速抓住“矛盾点”(比如“要不要揭发朋友的谎言”“想回家却必须留下”),并通过情感层次(从隐忍到爆发)展现张力,就是戏剧性的成功。

避坑点:无冲突的“流水账表演”(如单纯吃饭、走路)缺乏戏剧性,容易让考官觉得“平淡无物”。

 

2.剧场性:艺考中的“加分项”

核心要求:考生需“利用考场空间强化表达”。比如:

用肢体呼应空间:在狭小考场里,通过“蜷缩在角落”表现孤独,或“大步跨越”表现坚定,让空间成为“角色状态的延伸”;

与考官形成“隐性互动”:眼神不必全程躲闪,偶尔的对视能传递角色的勇气或脆弱(避免过度讨好),让考官感受到“你在为他表演”;

道具的“符号化使用”:一张纸巾可以是“遗书”“情书”“伤口的血”,通过想象力让简单道具承载戏剧功能,强化场域中的感官冲击。

避坑点:为了“炫技”而忽略空间逻辑(比如在10平米考场里表演“翻山越岭”),会显得刻意且脱离剧场性的本质——“让空间为故事服务”。

 

四、联系:戏剧性是基础,剧场性是放大器

没有戏剧性的剧场性是“空壳”:比如考生单纯炫技(翻跟头、飙高音),但没有故事冲突,会让考官觉得“华而不实”;

没有剧场性的戏剧性是“平面”:比如考生把独白背得情感饱满,但全程僵硬站在原地,忽略与考场空间的互动,会让表演显得“缺乏生命力”。

 

在艺考中,高分表演往往是“用戏剧性打基础,用剧场性添光彩”——先通过清晰的冲突让考官看懂故事,再通过空间互动让故事“立”在考场里。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