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生早功秘籍,五步练声法让声音开挂!
1.身体激活与放松
在发声前,需要先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放松,避免因身体紧张影响发声状态。
热身运动:可以进行慢跑、开合跳等轻度有氧运动,时长5-10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微微发热。
肢体拉伸:对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进行拉伸,每个部位保持15-30秒。比如颈部左右转动、前后俯仰,肩部绕环,腰部扭转,腿部正压、侧压等,缓解身体的僵硬感。
呼吸调整:站立或坐直,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腹部缓慢收缩,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重复5-10次,让呼吸变得平稳深沉。
2.气息训练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源泉,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是发声的基础。
慢吸慢呼:保持身体放松,用鼻子缓慢吸气,使气息充满肺部,吸气时间约4-6秒;然后用嘴巴缓慢呼气,同时发出“嘶——”的声音,呼气时间尽量延长,保持气息均匀稳定,重复5-8次。
快吸快呼:快速吸气,然后快速呼气,同时发出“哈”的声音,重复10-15次,锻炼气息的爆发力。
数数字:深吸一口气,然后从1开始数数字,尽量一口气数更多的数字,中途不要换气,每天练习3-5组,提高气息的持久力。
3.声带预热与基础发声
这一步主要是让声带逐渐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基础的发声练习。
哼鸣练习:闭口哼鸣,嘴唇轻闭,牙齿微松,舌尖轻抵下齿龈,用腹式呼吸带动气息,发出“嗯——”的声音,从低音区开始,逐渐向高音区过渡,再从高音区回到低音区,感受声音在头腔的共鸣,持续1-2分钟。
气泡音练习:早晨醒来后,声带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适合练习气泡音。闭口,用最低沉的声音发出“啊——”的声音,让声音像气泡一样从喉咙里冒出来,持续30秒-1分钟,能有效按摩声带,增强声带的弹性。
元音练习:分别对“a”“o”“e”“i”“u”这几个元音进行练习,从低音到高音,再从高音到低音,每个元音练习1-2分钟,注意发音要准确、清晰,声音要饱满。
4.声音拓展与共鸣训练
通过训练拓展声音的音域和音量,增强声音的共鸣,让声音更有穿透力和表现力。
音域拓展: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从自己能轻松驾驭的音高开始,逐渐向高音和低音区拓展,每次拓展1-2个音,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稳定地发出这些音。
共鸣训练:
胸腔共鸣:发“啊——”的声音,同时用手轻按胸部,感受胸部的震动,尽量让声音低沉、浑厚。
鼻腔共鸣:发“嗯——”的声音,感受鼻腔的震动,比如练习“妈妈”“奶奶”等词语,增强鼻腔共鸣。
头腔共鸣:发高音区的“啊——”或“咿——”的声音,感受头腔的震动,像唱歌时的高音区发声一样,让声音更明亮、高亢。
音量控制练习:发出“啊——”的声音,从最小的音量逐渐增大到最大的音量,再从最大的音量逐渐减小到最小的音量,反复练习,控制声音的强弱变化。
5.语言表达与综合练习
将声音训练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提高在表演中运用声音的能力。
绕口令练习:选择不同难度的绕口令,比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等,按照清晰、准确、快速的要求进行练习,锻炼口齿的灵活性和发音的准确性。
朗诵练习:选取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朗诵,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将气息、声音、共鸣等技巧融入其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角色对白练习:选取剧本中的角色对白进行练习,根据角色的性格、情绪和情境,调整声音的特点,如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让声音与角色相匹配,提高表演的真实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