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备考期间心态崩了怎么办?

表演艺考备考期间心态崩了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30 点击数:14

1. 用“角色视角”替代“自我批判”  

练台词卡壳、小品演得尴尬时,别盯着“我好差”——试着想“如果我演的是一个刚学说话的小孩/第一次上台的新人,现在的笨拙是不是很合理?”

 

表演的核心是“呈现真实”,而不是“完美”。把对自己的挑剔,转化为对“角色状态”的观察(比如“刚才的停顿太刻意,下次可以像真忘词一样自然点”),焦虑会变成具体的改进方向。

 

2. 把“大目标”拆成“可表演的小任务”  

“考进XX学校”“要练到专业水平”这类目标太模糊,容易让人慌。换成“表演生专属小任务”:

 

今天:把《雷雨》片段里“周朴园看见鲁侍萍”的3秒眼神,练出“惊讶-掩饰-试探”3层情绪(具体到“眼神先睁大0.5秒,再快速垂眼,嘴角抿一下”)  

明天:观察3个路人的走路姿势,模仿时加入“他刚下班/赶时间”的潜台词(练形体时加“动机”,就不会觉得是机械重复)  

 

小任务完成时的“掌控感”,能一点点堆起自信——就像搭积木,看得见进度,就不会怕塌。

 

3. 用“身体记忆”压垮“情绪内耗”  

表演生对身体的感知力比普通人强,这是优势。心态崩时别硬扛,用“身体锚定法”:

 

(1)立刻做一组“表演热身动作”:比如双手举高打开(像打开胸腔),慢慢吸气到丹田,呼气时说一句台词(随便什么,哪怕是“今天天气不错”)——身体舒展时,大脑会默认“我在准备表演,不是在焦虑”。  

 

(2)平时练一个“专属放松姿势”:比如捏捏耳垂、轻轻转手腕(选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小动作),每次练完功做一遍,时间长了,这个动作会变成“安全感开关”,紧张时一做就容易平静。

 


4. 把“评委审判”想象成“观众互动”  

很多人怕“评委盯着我挑错”,其实可以换个视角:表演的本质是“和人产生连接”,评委只是“你当下要连接的对象”。  

练小品时,试着把椅子想象成“评委”,演的时候多给“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习惯了“和对象互动”,就不会只想着“被评价”。甚至可以想:“我今天要让‘评委’记住我演的那个倔强的女孩,而不是‘我’。”

 

5. 允许自己“暂时当个‘非专业生’”  

备考久了容易陷入“我必须时刻进步”的执念,反而越来越累。每周留1小时,完全不练专业:  

 

(1)去公园看大爷下棋(观察人物状态,也算“积累素材”)  

(2)跟朋友吐槽“今天台词练到想砸剧本”(情绪说出来就不会堵在心里)  

(3)甚至躺着看一部烂片,吐槽“这个演员演得好假,换成我会怎么演”(用轻松的方式激活“表演者思维”)  

 

表演需要“真实的感受力”,而紧绷的状态会杀死感受力。偶尔“摆烂”,是为了让状态更松弛——就像弹簧,压太久会断,松一松才能弹得更远。

 

 

最后想对所有表演生说:你们练的不只是技巧,更是“敢于展现自己”的勇气。评委看的,从来不是“完美的演员”,而是“眼里有光、能让人相信的表演者”。心态波动时,就想想你最想演的那个角色——如果是他,现在会怎么面对这份紧张?或许他会说:“怕什么?演就是了。”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