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生小品没灵感?“3W公式”编出高分片段
发布时间:2025-07-11 点击数:45
第一步:定「Who」——1分钟锁定2个反差角色
小品的灵魂是「人」。选2个身份、性格或目标「拧巴」的角色,冲突自然爆发。
反差类型参考:
身份反差:如「军训教官(严格)vs 社恐新生(总忘动作)」「健身房教练(想偷懒)vs 老板妈妈(查岗狂魔)」;
性格反差:如「急性子快递员vs 慢悠悠退休大爷」「较真保洁阿姨vs 马大哈程序员」。
举例:选「催稿编辑(急)vs 拖稿作家(佛)」。
第二步:想「What」——1分钟锁定「离谱小事」
选一个日常场景的「小事」,因角色反差变得荒诞。例如:
军训场景:教官教踢正步,新生总顺拐,最后教官自己顺拐;
快递场景:快递员催签收,大爷偏要先给快递套防尘袋;
催稿场景:编辑上门催稿,作家说「刚有灵感,但猫把草稿吃了」。
举例:编辑带咖啡上门催稿,作家委屈:「写了,但被我家鹦鹉叨成碎片了」。
第三步:挖「Why」——2分钟深挖动机错位
冲突的笑点根源是「双方都有理,但方向相反」。
编辑催稿动机:「这个月绩效全靠这篇,再拖要被开除了」(生存压力);
作家拖稿动机:「上次写太快被骂敷衍,这次想写得让去世的奶奶也满意」(情感执念)。
加细节:编辑掏出「绩效倒计时日历」,作家翻出「奶奶生前批注的作文本」,互怼中突然沉默——「你奶奶也总催我写作业」(编辑共情破防)
结尾:1分钟设计暖系反转
无需强行解决矛盾,留个「带暖调的小反转」。例如:
作家坦白:「其实写了半篇,怕你骂藏冰箱了」,编辑打开冰箱,稿子上沾着鹦鹉羽毛;
两人边吃外卖改稿,编辑说:「你拖稿时,我偷偷帮你写了开头」,作家一看:「这开头跟我奶奶当年教我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