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一上台就大脑空白?表演生你得学会当众孤独

一上台就大脑空白?表演生你得学会当众孤独

发布时间:2025-07-09 点击数:19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扰?

明明在心里反复演练过发言,面对观众时却大脑空白;

深夜懊悔白天的争执不够有力;

人群中开口时,平日的自信突然消失;

精心准备的表达,见到当事人却吞吞吐吐……

 

这些“发挥失常”的背后,往往藏着同一个关键因素——观众的存在。对演员而言,观众是表演的必要前提,却也可能成为干扰的源头。因此,演员必须掌握一项核心技能:当众孤独。

 

一、“当众孤独”的本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如此描述这一心境:
“当众的,是因为我们与观众共处;孤独的,是因为注意力圈将演员与外界隔离——即便面对千名观众,演员也能像蜗牛缩进壳里般,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世界。”
简言之,“当众孤独”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放下“被审视”的心理负担,屏蔽观众干扰,专注于角色本身。

但对普通人而言,被注视时本能调整行为是常态。画家可以独处创作,演员却必须在观众面前完成角色的“二次创造”——这意味着,演员无法像常人般“害怕被看”。

 

二、表演的大敌:杂念

当观众在场,演员容易陷入“讨好观众”的本能——想呈现“观众期待的效果”,这种“想太多”会分散注意力,导致动作变形、台词失误,这便是表演中的“杂念”。

如何摆脱杂念,实现“当众孤独”?关键在于提升对表演内容的专注力。但刻意默念“集中注意力”反而会成为新的杂念,因此需要系统的训练方法。

 

三、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四大训练法

美国“方法派”表演大师李·斯特拉斯伯格通过多年教学,总结出一套针对性训练体系:

1.放松练习:建立意志与肌肉的联结,缓解身心紧张,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2.感觉记忆练习:唤醒身体对气味、温度等细节的记忆,增强感知力;

3.打破模式练习:通过歌唱、舞蹈、模仿动物等方式,突破固有行为与语言习惯;

4.即兴表达练习:如“胡言乱语”训练,提升临场反应与表现力。

斯特拉斯伯格强调,这些训练需在表演老师(“观众”)的指导下进行,才能最大化效果。

 

四、终身训练:对抗杂念的必修课

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指出:歌手、舞者会终身聘请教练,但多数演员入行后却依赖自我摸索。事实上,无论新人还是资深演员,都需要定期训练以保持状态——因为“当众孤独”并非一劳永逸的能力,杂念与观众永远存在,演员的职业生涯,本质上是一场与杂念的“持久战”。

正如布鲁克所言:“鲜活的戏剧每天都在排练中推翻昨日的成果,因为我们知道,‘正确的演法’永远在探索中。” 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表演技巧,为了角色的真实与感染力,演员必须持续训练、突破与成长。

最终,我们无需追求“绝对孤独”——只要能在观众注视下,不被杂念干扰正常发挥,便是“当众孤独”的真正意义。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