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表演艺考经验分享:中传学长教你如何备战

表演艺考经验分享:中传学长教你如何备战

发布时间:2025-07-03 点击数:14

✅各位学弟学妹们,今天采访的是成功上岸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的学长。来看看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故事~

 

回想备考那段日子,既有挑灯练台词的执着,也有面对镜头的紧张,更有拿到合格证时的激动。今天想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一些实用经验,希望能帮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一、备考时间安排:分阶段规划

表演艺考更看重积累,绝非临时抱佛脚能搞定的。建议从高二暑假开始系统准备,按“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三个阶段规划:

1. 高二暑假前:夯实基础,文化专业两手抓

文化课:

每天抽1小时巩固语数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词背诵和英语单词。中传初试为文史哲文化素养测试,建议从高二开始阅读《中国文学史》《西方哲学史》入门书籍。

专业课:

声乐:每天20分钟开嗓练习,用气泡音按摩声带,避免喊叫式唱歌。

台词:通读《雷雨》《哈姆雷特》等经典剧本,用不同颜色荧光笔标注角色台词。

形体:跟着《社交礼仪》视频纠正站姿,靠墙练习“四点一线”。

表演:观察生活细节,记录家人朋友的有趣对话,积累即兴素材。

 

2. 高三集训期:全封闭式冲刺,拒绝“假努力”

7-9月:进入机构集训,每天保持12小时高强度训练。

上午:声乐发声练习+台词剧本围读

下午:形体软开度训练+表演小品排练

晚上:文史哲网课+当日学习复盘

10-12月:统考校考双线作战

统考:重点练习各省真题,如北京统考必考“双人小品”。

校考:针对中传风格准备特色内容。

 

3. 考前1个月:精准减负,拒绝无效内卷

声乐减少高音练习,保护嗓子;

台词用“录音记忆法”循环播放;

形体每天拉伸10分钟保持状态;

表演重点打磨2-3个经典命题小品。

 

二、专业课复习指南:四大科目避坑技巧

表演艺考通常考“声台形表”四大项,看似复杂,其实有规律可循,关键是“精准发力”:

 

1.台词:“真听真看真感受”比“声情并茂”更重要

自备稿件:别选《再别康桥》这类被念烂的篇目,可从散文、小说里找片段(比如史铁生《我与地坛》选段),关键是“你真的懂文字里的情绪”。我当年选了一段家乡方言的独白,反而因为“有生活气息”被考官记住。

即兴朗诵:拿到稿件先快速划重音(比如“他突然推开了门”,“突然”要重读),别追求“字正腔圆”,宁可慢一点,也要让每个字带着意思走。

 

2.表演:小品别“演剧情”,要“演关系”

即兴小品:考官给的题目(比如“雨夜候车”“忘带钥匙”),核心是“人物关系”。比如两人演“久别重逢”,别一上来就抱头痛哭,不如先愣3秒,再慢慢红眼眶——真实的情感是有“延迟”的。

避坑点:别强行加戏剧冲突(比如突然吵架、晕倒),生活化的细节更打动人。我考中传时,小品题目是“合租室友”,我演的“默默帮晚归的室友留灯”,没台词却被考官夸“有温度”。

 

3.声乐:不拼难度,拼“适配度”

选曲原则:非音乐生别选歌剧、民歌,流行歌或民谣更保险(比如《成都》《南方姑娘》),但要注意——歌词里的故事你是否真的理解?我当时唱《父亲写的散文诗》,因为想起自己爸爸的样子,唱到哽咽反而加分。

细节加分:上场前深吸一口气,眼神先和考官对视1秒再开口,结束时别急着鞠躬下台,停1秒再微笑——这些小细节能体现你的台风。

 

4.形体:跳得好不好不重要,“会用身体说话”才关键

选段建议:如果没舞蹈基础,可选“情景形体”(比如模仿“小猫伸懒腰”“老人走路”),比硬跳芭蕾更能展现表现力。

禁忌:别穿太暴露的服装,也别加过多道具——考官要看的是你的身体控制能力,不是服装秀。

 

三、为什么建议来北京集训?

很多同学纠结“要不要去北京集训”,作为过来人,我的答案是:如果目标是中传、北电等北京的院校,尽量来。不是说地方机构不好,而是北京的集训能提供“考场级”的资源:

1.考官思维更贴近:北京的老师大多有院校阅卷或招生经验,能精准告诉你“中传考官喜欢灵动的学生”“北电看重个性表达”,避免你在错误的方向上使劲。比如我当年练小品总爱“强行煽情”,集训老师一句话点醒我:“中传的小品要‘接地气’,先把人演活,再谈感动。”

 

2.模拟环境更真实:很多北京机构会按中传考场1:1还原教室(包括灯光、摄像机位),第一次在“仿真题场”模拟时,我才发现“站在舞台中央和站在普通教室,声音状态完全不同”——这种体验,地方机构很难提供。

 

3.资源对接更直接:在北京能常看国家话剧院、人艺的演出,运气好还能碰到院校老师的公开课。我当年就是在一场公开课上,听到中传老师说“朗诵要‘像说话一样自然’”,回来调整了自备稿件的处理方式,果然效果更好。

 

当然,北京集训费用不低,若预算有限,可只在考前2个月来参加冲刺班,重点解决“考场适配”问题,前期基础完全可以在本地打好。

 

 

 

最后想说:表演是“真诚”的艺术

备考时我常焦虑“自己没基础、没天赋”,但后来发现,考官看的不是“你有多专业”,而是“你有没有成为演员的潜力”——这种潜力,藏在你对生活的热爱里,藏在你敢“当众做自己”的勇气里。

别模仿别人的风格,也别纠结“标准答案”,把备考当成一场“认识自己”的旅程。当你能坦然地把真实的喜怒哀乐呈现在考官面前时,你就已经赢了大半。

祝你们明年夏天,都能收到心仪院校的通知书——我们中传见!


微信二维码

187-5449-8116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