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生如何发掘最真实的反应情感
在表演中,自然感知或许意味着演员以一种本能、自发且真实的方式去经历上述感知过程。演员要像在自然生活中一样,凭借自身的感官去觉察表演情境中的各种信息,真切地体会这些信息带来的感受,深入理解角色和情境,最终形成对表演内容的认知,并将这种感知自然地融入到表演中,创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演员要自然地感知角色所处的环境、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角色的情感变化等,而不是刻意地去表演,让表演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
1.演员要学会借助肌肉记忆,激活自身在身体与感知层面的痛苦、愉悦、不安、舒适等各种感知。由于表演时间有限,仅能展现一种基于肌肉记忆的感知反应,所以演员必须时刻保持最佳表演状态。
2.感知技巧无法依靠他人传授,演员得自我探索。若演员能了解自身的感知反应,便已掌握独特技能与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3.演员没有“明日待办”,只有“当下即行”。他们需接受即兴创作、感知学习、语调与演说以及身体协调等方面的训练,因为感知训练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4.自然感知能孕育出激情四溢且自然流露的演技。其之所以自然,源于本能与直观;而本能直观又源自感性的肌肉记忆。这种演技令人信服,因为演员对当下情境的自信会让其表现手法松弛自如。
5.演员应培养敏锐的直觉,能精准感知人们形体与话语的真实含义,包括识别身体语言的独特节奏。人的状态随时间变化,决定了节奏的快慢。表演中,相同动作改变速度,或快或慢,都会影响观众的感受。
6.演员要追求自由创作的状态。身体的肌肉记忆可激发想象力,进行表演练习时,应让身体处于自由愉悦的状态。
7.感知是一种能接收和传递信息的身体语言。有时它通过言语和动作直接表达,有时则以“弦外之音”间接暗示。比如,有人说“不!”,实际意思可能是“好!”;有人说“我恨你!”,或许真正想说的是“我爱你!”
8.演员在进入场景排练前,就需了解剧情的艺术意图以及角色的发展历程。
演员要让情感对身体感知的事物做出回应,如此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出完整、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是在舞台上成功展现排练中练就的肌肉记忆反应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