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生台词拿到手不会处理咋办?三点定位法(2)
三点定位法的第一点既然已经讲完,从你前文来看,第二点就是要明确受众。在交流和表达作品时,清晰受众特征非常关键。不同的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喜好、理解能力和需求,这会直接影响我们呈现内容的方式。比如给小朋友读寓言故事和给成年人分享散文,无论是语言风格、节奏把握还是情感传递上都会有很大差异。
当你明晰自我定位后,还需洞察交流的对象是谁,也就是要明确你的受众群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物关系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素。
我们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彼此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存在着上下层级、左右并列、关系远近以及亲疏程度的差异。这种人物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交流互动。
单从作品朗读看(台词)
童话故事、寓言故事:
在童话、寓言这类故事的讲述中,明确目标听众至关重要。显然,这类故事的主要受众是小朋友,而非成年人。
就拿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来说,当描述“小红帽早上对奶奶说我要去哪里哪里”时,一定要用孩子的口吻来讲。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意思,甚至觉得这样的表达既尴尬又俗气。但其实原因很简单,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限,理解程度较浅。所以,只有慢慢讲述,他们才能听得懂。同时,讲述时要塑造鲜明的形象,这样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产生一种能勾起他们好奇心的“魔力”,进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要是像和大人交流那样,用沉重或激昂的方式讲述,小朋友很可能会被吓跑。毕竟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你就像一座大山,充满了压迫感。
请记住,当我们讲述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有趣的小笑话时,要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尽可能与小朋友处于“平等”的状态,用他们能理解、感兴趣的方式去讲。
诗词歌赋、散文:
励志类的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其目标受众通常是年轻人,而非那些历经世事的老者。像《松树的风格》《梅雨潭》这类作品,就很适合讲给年轻人听。《松树的风格》是陶铸的作品,它积极向上、传递着正能量,特别适合用来激励青少年。曾经有个学生,就凭借讲述这篇作品,顺利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小圈的合格证。而《梅雨潭》这样的抒情散文,则更适合讲给热爱文学的青年听。
由此可见,我们在考虑“信号接受者(听话的人)”时,往往要依据“作品的内容”来确定特定类型的讲述对象。
另外,关于对生活的感悟、对某一事物的感慨与认识,这类内容通常更适合与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