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生必备:舞台支点全面剖析与实用知识
关于舞台支点:
在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里,“支点”都如影随形,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你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街道上,偶然间与多年未见的老友不期而遇。你会立刻跳下自行车,和老友一起扶着车把,兴致勃勃地聊起过往。又或者,经过一整天的辛勤劳作,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头倒在床上,渴望在柔软的床榻上好好放松一番。像手扶自行车、躺倒在床上、趴在桌子上、倚靠在窗台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且频繁使用的支点。
舞台支点和生活中的支点究竟有何不同呢?
舞台支点通常与舞台道具紧密相连。像桌子、椅子、沙发、茶几、箱子、柜子、软床、地铺、土炕、门槛、窗子等等,这些道具都有可能成为舞台支点。
生活中的支点形成十分随意,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人们往往是下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它们,并且这些支点具有实实在在的实用价值。
然而,舞台上的支点却截然不同。它受到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工作者以及演员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每一个舞台支点的设置,都经过了导演和演员的精心构思与巧妙安排。他们会在众多可能的支点中进行筛选,挑选出最能体现作品思想、人物情感、性格特征、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关系的支点。这便是舞台支点与生活支点的本质区别。舞台支点源于生活支点,倘若没有生活支点作为基础,舞台支点也就无从产生。
定义:“生活支点”,是指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的为人体的活动服务的支撑点;“舞台支点”,是指在戏剧表演创作中,能够帮助演员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思想情感、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形体动作的支撑点。
我们可以把舞台支点分为这样几种形式:
(1)实支点:在舞台上,实支点是最为常见的实物形态。诸如桌、椅、床、柜这类家具,以及柱子、岩石、大树等大型道具,都归属于实支点的范畴。它们以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存在于舞台之上,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具体可触的支撑和依托。
(2)虚支点:虚支点由实支点衍生而来,它与实支点既相互对立,又受到实支点的制约。
比如在经典剧目《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座椅是一个明确的实支点,而正对着这把椅子的整个舞台中心表演区则构成了虚支点。虚支点并非以实体形式呈现,却在舞台空间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再举例说明,在一个特定的舞台空间里,有两个人正在交谈。此时,第三者走上前来,在两人附近停下脚步,聆听他们的对话。这三个人相对站立的位置,便形成了一个临时的舞台支点。当这两人交谈结束,三人各自散去,这个支点也就随之消失。这是虚支点呈现的一种情形。还有一种情况,虚支点具有暂时性的特点。
运用舞台支点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助力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思想情感,还能帮助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矛盾冲突。毕竟,任何一个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情感都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人物之间的冲突与关系中得以彰显。舞台支点就像是一面镜子,通过演员与支点的互动,映照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多样,以及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