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生,从零基础到进中戏北电的关键几步
一、学习表演时,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学习表演需要文化课知识吗?
报考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天赋。
不要认为报考表演专业是一条捷径,就因为文化成绩不够。要明白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尤其是艺术领域更是如此。
首先,必须对表演抱持真正的热爱,才能拥有坚持下去的激情。因为表演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简单。
备考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四项基本考试内容包括声乐、台词、形体和表演。在备考过程中需全面准备。
准备一段1至2分钟的声乐和形体展示。务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例如如果不擅长美声唱法,可以选择通俗歌曲。只要能展示出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即可。
不需要大量的台词准备,只要有一首好的诗歌、一个出色的散文和一个引人入胜的独白就足够了。质量远比数量重要。
在表演方面,虽然有些随机因素存在,但无论是哪种考题,只要考生能够放松心情,展现真实的自我,就能够生动地活在舞台上。
一般来说,表演专业的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复试和三试三个阶段。学校会将声乐、台词、形体以及表演等内容分配到这三次考试中。
提及如何吸引考官注意的问题,确实需要正确的方法。例如,穿着得体、符合自身气质的衣服,在考场上与他人交流时要真诚简洁,不需要在考场上装可爱或清纯,做真实的自己即可。这样,考官自然会对你印象深刻。
选择一种疯狂的表演来引起考官的注意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考官更想看到考生在舞台上展现出自然轻松、真实生活的表演。当然,也可以选择一种疯狂的演出方式,但是必须恰到好处。
外表好看是否更容易被录取?
这种观点太单一了,举例来说,播音主持和影视表演专业在身高和形象方面有一定要求,毕竟他们的形象会出现在电视或电影屏幕上,必须符合观众的审美期待。
二、面试官:最为重要的是真实和真诚。
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教授崔新琴表示,表演是一种基于身体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通过形象思维,由演员用身体语言来呈现出所看到的事物。
要在表演专业取得成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首先要考虑考生自身的天赋,需要确定他们是否具备成为演员所需要的内在和外在素质。其次,他们需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表演,并不断进行实践。最后,持之以恒也非常重要。
在考场上,考生应该感到放松、自然、真实和大方,以展现自己的内在素质为主要目标。
考试时最关键的是要真实和真诚。因为演员是用自己的心灵、精神和灵魂来扮演角色的,所以考官更看重演员是否有一颗纯真的心,是否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准确、真实地再现生活。
在崔老师看来,考生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难,因为衡量的标准就是平时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和方式,现在只要保持一贯,即可。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作为演员来说就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素质,也就是能够非常真实地再现生活。
当然,由于老师们的知识背景和审美观点的不同,对于同一个考生的评判往往会产生分歧,这种分歧也正是艺考的独特之处。
然而,在招生过程中,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教师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能够找出真正具有才华的演员。
另一方面,当考生感到紧张而无法正常发挥时,老师会给他们一些时间,通过观察他们的表现,看出他们真正的能力。这需要老师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
当出现争议时,老师们将会集体研讨,并仔细审议每个考生的能力潜力,以便全面而公正地了解每个考生的情况,确保他们的才能不被轻忽或无视。
老师无法预测考生未来是否能成功,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要求考生在专业课程方面达到标准,并考虑到考生在文化课程方面是否及格。
目前报考表演学院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新一代的考生已经完全取代了上一代的考生。在面试过程中,00后考生也展现出明显的群体特点。
过去的考生比较拘谨,对别人的看法比较在意。而现在的考生则更加自我,更加自信张扬,能够敞开心扉。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系主任郝戎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调整选才标准,试图减弱对考生外貌的要求,更加注重发掘考生内在的感受力、幽默感等素质。我们希望招收那些不那么顺溜,但又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就像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角一样,不拘一格。
张辉院长表示,对于老师而言,在考试中期望学生表现出什么样的形象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肯定的一点是,我们希望有意报考表演学院的学生不要把表演艺术视为实现成为明星梦想的跳板,而是将其视为一生事业的追求。我们希望考生满怀热情、坚定信念、持之以恒且充满毅力地对待表演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