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热线

187-5449-8116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艺考动态
艺考资讯

表演生必看!读剧本不只是“看字”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数:21

1.通读剧本,建立“全局认知”

核心目标:搞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故事”,避免陷入“只看自己角色”的局限。

 

(1)先不带“角色滤镜”通读2-3遍,标记核心信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核心冲突、整体基调。  

 

(2)梳理“人物关系网”:你的角色和其他角色是什么关系?这些关系里藏着角色的行为动机——比如对父亲的“既依赖又反抗”,会直接影响台词的语气。  

 

关键提醒:别一开始就只划自己的台词,先搞懂“故事为什么需要这个角色”,比如“你是推动主角认清现实的关键人物”,这决定了表演的“分寸感”。

 

2.聚焦角色,挖透“人物根脉”

核心目标:给角色建立“身份坐标”,回答“TA是谁”“TA想要什么”。  

(1)先列“基础档案”:年龄、职业、成长背景、外在特征(。这些细节会让角色有“生理真实感”。  

 

(2)核心是找“角色欲望”:角色在故事里的“核心诉求”是什么?。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欲望”——哪怕是一个皱眉,背后也该有“欲望受阻”的逻辑。  

 

(3)标记“角色弧光”:角色从故事开始到结束,有没有变化?。找到“转折点”,这些节点是表演的“高光锚点”。  

 

关键提醒:避免把角色“标签化”。哪怕是反派,也要找到TA行为的“合理性”——观众相信角色的“动机”,才会相信表演。

 

3.拆解台词,抓准“行动与潜台词”

核心目标:搞懂“台词背后的目的”,让语言有“行动力”。  

(1)先问:“这句台词是在‘做什么’?”。比如“你别来了”,可能是“拒绝”,也可能是“担心对方受伤而假装推开”——“行动”不同,语气、眼神完全不同。  

 

(2)找“潜台词”:台词没说出来的部分,往往是表演的“戏眼”。比如母亲说“天冷了,多穿点”,潜台词可能是“我想你了,但不好意思直接说”。可以在台词旁标注“潜台词:其实是想让他回家”。  


(3)注意“台词的节奏”:哪些词需要重读?哪些地方要停顿?比如“我没骗你”,重读“没”可能是“急于辩解”,重读“你”可能是“失望——连你也不信我”。节奏由“角色当下的情绪和目的”决定。  

 

关键提醒:别为了“说清楚台词”而表演,要为“让对方(或观众)感受到我的意图”而说——台词是“工具”,不是“目的”。

 

 

4.代入场景,预设“表演可能性”

核心目标:把文字转化为“可执行的表演方案”,让角色“活在场景里”。  

(1)结合“规定情境”设想细节:比如台词“我等了你三个小时”,如果是“在暴雨里等”,肢体可能是“缩着肩、声音发颤”;如果是“在温暖的家里等”,可能是“语气带点委屈,但眼神有期待”。环境、时间、状态,都会影响表演的“物理真实”。  

 

(2)预设“对手戏反应”:表演是“互动”,读剧本时要想象对手的反应(比如你说“我喜欢你”,对方可能愣住、回避、或反问),你的下一个动作/台词要“接得住对方的情绪”——提前预判,表演时才不会“出戏”。  

 

(3)用“身体标记”强化记忆:比如读到“角色紧张”,可以试着捏紧手指、语速变快;读到“心灰意冷”,可以低头、肩膀放松——让身体先“记住”角色的情绪状态,避免表演时“只有表情,没有身体配合”。  

 

关键提醒:这一步不用“定死”表演方式,而是多设想2-3种可能性(比如“愤怒”可以是爆发,也可以是沉默后的颤抖),留给排练时和对手、导演磨合的空间。


沉浸体验!即刻改变
试听课全程免费,提供食堂和宿舍
  • 嘉圣传媒艺考地址学校地址
  • 在线咨询
  • 专业课程
  • 嘉圣传媒艺考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 嘉圣传媒艺考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479号-1